首 页 | 新闻热点 | 疗法介绍 | 专家介绍 | 专家巡诊 | 定点医院 | 患者反馈 | 胃肠顽症 | 众多荣誉 | 在线咨询 | 站内留言 | 
   应氏中医---您的胃肠病专家
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      
慢性溃疡性结肠炎
 

 

 

慢性溃疡性结肠炎 

慢性溃疡性结肠炎(又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特发性直肠结肠炎),多累及直肠或远端结肠,也可侵犯全部结肠,是直肠与结肠部位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疾病,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腹痛﹑腹泻﹑粘液﹑脓血便和里急后重。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,但是可归属于“肠辟”﹑“久痢”﹑“休息痢”﹑“肠风下血”﹑“滞下”﹑“泄泻”等范畴中。现代医学对此病虽有多种疗法,如激素,抗菌素,免疫抑制剂,抗腹泻制剂等,但疗效不够满意,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,疗效较为满意。

一、病因

本病的原因尚不明确,有多种学说。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,对本病免疫因素的研究,取得一些进展。

1)感染因素: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胞性痢疾非常相似。某些病理粪便中培养出细菌如链球菌等,有些病例用抗菌素治疗有效,因而认为感染是本病的病因,但多年来未找到感染微生物的根据。

    2)精神因素:由于精神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﹑肠道功能亢进﹑肌痉挛﹑血管收缩﹑组织缺氧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病理改变,最终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。采用精神疗法可以收到一定效果,但不是本病主要原因。

3)遗传因素:在欧美,本病的家族发病率较高,种族间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,提出本病的发生,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。但在我国和日本家族性发病很少,因此,在我国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中,遗传因素不占重要地位。

4)大肠内酶的局部因素:肠道分泌过多的溶菌酶﹑蛋白质分解酶等,破坏粘液的保护作用,因而招致细菌的侵入。但酶的分泌增多可能为炎症刺激的后果,给以酶的对抗剂治疗并无效果。

5)过敏反应:由于少数病例对某种食物有过敏,如从食物中排除后或脱敏后,病情好转或痊愈。因此,有人提出过敏学说。但绝大多数病人对特殊饮食治疗是无效的。

6)自身免疫因素:由于本病常并发类风湿性关节炎,红斑狼疮,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。病人免疫球蛋白IgM明显增多,IgGIgA亦增多。有人认为某些肠道杆菌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有交叉反应抗原,某些病人感染了这些细菌后,其所产生的抗原体不仅与该细菌,也可以与病人的大肠上皮细胞抗原起免疫反应,从而损伤结肠粘膜,病人淋巴细胞转换率,T细胞及B细胞绝对计数与比率等说明本病具有细胞免疫学方面改变。免疫学的发展将本病之病因学的研究提到一个新阶段。但尚未做出最后结论。

7)防御机能障碍:口服硫酸多糖体可以引起结肠溃疡。有人认为在食物中含有这类高分子物质,被吸收后到达结肠的固有层及巨噬细胞内,防碍了结肠的防御机能而导致溃疡。作为本病的病因,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二、病理

病变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,也可延伸到整个降结肠和整个结肠。病变主要集中在粘膜层,少数病例粘膜下层,甚至肌层,及浆膜层也可见到炎症改变,但以粘膜层为著。

在早期,结肠粘膜呈水肿﹑变脆﹑充血﹑出血等病变。此后形成椭圆形浅小溃疡,先沿结肠的纵轴发展,继后能发展成为广泛不规则的大片溃疡,严重者仅可看到散在的残余粘膜或几无完整的结肠粘膜可见。粘膜覆盖以炎性渗出物,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到肠腺隐窝糜烂和溃疡。边缘有细胞浸润,以淋巴细胞与浆细胞较多;而在急性发作期或有继发感染时,细胞浸润明显增加,且可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。病变肠壁的血管常有血栓的形成。溃疡穿孔所引起的腹膜炎﹑结肠或直肠周围脓肿﹑痿管形成﹑炎性息肉及癌变为主要的并发怔。溃疡愈合时的大量疤痕形成,可导致结肠缩短及肠腔狭窄。

三、中医对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

祖国医学认为,本病是由于外感暑热湿热毒之邪,侵急肠胃,内由情志失和,横逆犯脾,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,致使湿热下注肠络受损而发病。其病位在肠。发病机理是湿热蕴结大肠,导致腑气阻滞,气血凝结与湿热相博化而为脓。热毒灼烧肠络,血溢络外而有腹痛﹑腹泻,便下粘冻脓血等症状。

因为脾虚不仅易于感受外湿,而且是内生湿浊的病理基础。所以湿热壅盛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,而脾气虚弱则是致病的根本。

本病虽然病程漫长,病情缠绵,是一个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。但并非纯为虚症,病延日久,一方面由脾虚及肾,脾气虚弱,脾阳不振,水谷不化,生化缺源,肾阳微衰,腐熟不能,统摄无权,而有五更泄泻等全身虚弱表现。另一方面由于脾虚生湿,湿热蕴结,气血淤滞,伤络化脓的病理变化,仍可见到湿热壅盛的实证。所以本病是一个全身属虚,局部属实;其本属虚,其标属实;虚在脾,实在肠的病症。

四、中医辨证论治:

1)湿热蕴结型:

此型初起多为实证,由于饮食不节,过食肥甘,脾胃受伤,湿热壅盛。

主证:脘闷,纳呆,腹痛﹑腹泻,里急后重,下利脓血,肛门灼热,小便红赤,苔黄腻,脉滑数。

治法:清热利湿为主。

2)脾胃虚弱型:

    主证:大便溏泻,反复发作,食欲不振,腹痛肠鸣,腹胀不舒,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,大便常夹有粘冻或少量浓血,或不消化食物,面色萎黄,精神乏力,舌淡苔白,脉细弱或虚缓。

    治法:温中健脾,益气。

3)脾虚夹湿型:

本型最为常见。这类病人大多脾胃素虚,而又感受湿热之邪,或经久不愈,脾气已虚,湿热稍留未尽者。

主证:下利缠绵不愈,平素大便溏薄,便中夹血,腹痛隐隐,喜暖喜按,纳食不馨,面色萎黄,倦怠无力,舌淡苔腻,脉濡细。

治法:健脾为住,辅以请肠利湿。

4)肝旺克脾型:

此类患者大多脾气暴躁,因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横逆犯脾,脾运失司,而致湿热下渗大肠。

主证:腹胀且同痛,攻窜不定,肠鸣阵作,嗳气或矢气则舒,下利脓血,里急后重,每因情绪紧张发病或加重,舌淡红,脉弦。

治法:抑肝,扶脾,佐以清肠。

5)脾肾阳虚型:

本型常见于疾病后期。因邪恋日久,正气大伤,终至脾肾两虚。

主证:泻下清稀,或夹少量白冻粘血,腹泻多在五更,伴形寒肢冷,腰腹酸冷,面色黄白,舌淡苔白,脉沉细。

治法:以温补脾肾为主,愈肠止泻。

6)淤阻肠络型:

久病正气虚,气失鼓动,血失流畅,而致气滞血淤。

主证:腹痛固定不移,按之尤甚,腹泻脓便,血色紫暗,面色晦滞。舌有淤斑,脉象细涩。

治法:活血化淤为主,健脾清肠为辅。 

 

应氏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病例

 

上一篇: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
下一篇: 便秘
| 告诉好友 | 打印此文 | 关闭窗口
热门文章
 
推荐文章
 
相关文章
· 21312321[1567]
· 应达莳博士参加第十届全国…[3162]
· 肥胖症[2859]
· 张雪教授[2437]
· 著名剧作家何庆魁为应氏中…[3969]
 
· 应氏中医部分荣誉[2515]
· 韩国科学家称发现一种“胃…[7403]
·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[12361]
 
· 我的溃疡性结肠炎好了[4919]
· 应氏中医部分荣誉[2515]
· 应伟昌参加新加坡国际传统…[4425]
· 应氏中医健康之声在牡丹江…[3353]
· 应氏疗法好  (快板)[7001]
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